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26日訊(見習記者雷心蕊 通訊員王青玲)1月26日上午,武漢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在武漢會議中心召開。會上,東湖高新區、市科技局、武漢理工大學、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4家單位分別代表區、市人才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高等院校和重點科研企業作交流發言。武漢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信思金表示,積極為武漢發展培育大批“硬核”人才、做出大批“硬核”貢獻。
聚焦育才造士,助力武漢打造夢想之城
會上,信思金介紹,武漢理工大學深入實施“15551人才工程”,已連續三次在兩院院士增選中斬獲佳績,在湖北省首屆“杰出人才獎”中榜上有名,在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遴選工作中名列前茅,并建設了一支院士領銜的140多人高層次人才隊伍?!懊磕昃蜆I學生中有約30%的本科生、40%的碩士生和50%的博士生選擇留在武漢,年均近3000人?!?br> 此外,學校積極推進集創新、創業、創造于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搭建了“雙層互融、四級鏈接”的創新創業支撐平臺;形成了新材料夢工場、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夢工場、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夢工場等十大創業夢工場,創業團隊達400個,創業人數達3000人,成功孵化年產值超1000萬元以上的大學生企業30多家。
依托“三領人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已與相關企業共同發起成立武漢智能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武漢氫能產業促進聯盟、建材建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創新聯合體和長江游輪游艇產業創新聯盟等四大產業創新聯盟;與相關部門合作共建長江航運產業研究中心,成功研發了“漢海系列”江海直達船和“漢亞系列”江洋直達船。信思金說:“學校與湖北省企事業單位科技合作項目數和到款金額分別占學校橫向科技合作總項數的42.11%和總金額的39%,科技成果在湖北省就地轉化項數和合同金額分別占總項數的43.37%和總金額的51.66%?!?br> 攜手人才與校友,城市與高校共榮共生
“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聚焦于‘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和先進基礎材料、智能航運等武漢市重點產業需求,深化政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孵化出‘理工光科’等高科技企業?!毙潘冀鸨硎?,學校還深度參與并支撐武漢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與武漢市共建的武漢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成長為省級新型研發及產業平臺和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學校與武漢經開區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建“武漢人工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漢陽區共建“一院四中心”,聚焦工程設計建造、高端裝備制造、汽車后市場、大健康等優勢領域,積極打造中心城區升級版創新示范區;與洪山區簽署“環理工大創新經濟圈”戰略合作協議,將學校發展整體融入區域發展。
未來,武漢理工大學將繼續全力支持武漢市人才引育工作,完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支持青年人才領銜開展科技攻關等,為推進武漢奮力打造新時代英雄之城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張玲】